哲學星期五@台中:以田調介入社區的市民參與模式─「非《報導者》」的第一廣場東南亞訪調

2016年7 月01日

公民參與的模式,從倡議、街頭抗爭,到公民記者投入議題調查,挖掘更多議題內幕,現許多組織也吹起了志工田調風,不管是城市田調、汙染田調或民俗田調,都捲動大眾開始了解更日常的文化和生活樣貌,一同想像更好的未來。然而,田野調查透過到實地紀錄,揭露真實的文化樣貌,這樣的志工田調跟一般傳統田調又有什麼差別呢?各自代表的意義又有什麼不同?

「東協廣場」作為台中市政府的強打政策,但在媒體《報導者》歷時兩個月的調查後,向社會大眾揭露此政策因忽略現場隱含的危機--除了媒體的調查報導,今年三月,好民文化行動協會也在許多相關人士與團體的協助下,開始進行「第一廣場東南亞訪調計畫」,由25位志工與《報導者》的記者同時間進入第一廣場,以兩個多月的時間進行田調,並將走訪紀錄寫成觀察報導。

聽聽他們在哲學星期五@台中的田調成果分享~

2016/7/1(五)19:30-21:30@想想人文空間(台中市中區民權路78號)
【主持】謝艾樺|好民文化行動協會 一廣東南亞田調計畫主持人
【主講】許華倩|好民文化行動協會 一廣東南亞田調計畫主持人
【與談】楊宗澧|好民文化行動協會 執行長

所屬好民審議院: 

好民推薦

『自由路上,是大家一起走出來的。』

.​

「自由路上,是大家一起走出來的。」

每年的自由路上招募而來的志工團隊,一直是自由路上的鼎力助手。

今年,依然有不少新面孔加入;志工夥伴依然帶著他們的熱血及創意,發想出各種好玩又有趣的系列活動,讓大家以輕鬆的角度,切入威權歷史,使那段不願被想起的過去,再以不同的風貌重現在我們的眼前,讓我們更珍惜現在得來不易的民主自由。

曾經參加自由路上的民眾給我們的回饋,也都是支持我們持續舉辦的動力之一;更不用說每年挹注自由路上募資,讓我們能夠邀請樂團、短講者,來延續這條路的每個你們。​

今年,自由路上以〈有影_知影〉為主題,希望每個看到、來到自由路上的你,參加自由路上藝術節後,我們成為「有影有知影」的人,踏出認識台灣的第一步,成為台派好夥伴,做伙堅定地走在自由路上。

2024自由路上,我們持續一起走。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