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4 老城新願劃舊城《台中司機:探索台中交通流變,台車、糖鐵、公車》

2021年10 月31日

照片提供 / 大衛 David Su

 

講者:朱書漢(寫作中區主筆)

側寫:Livia(好民文化行動協會志工)

 

113年前的今日,是 #縱貫線鐵路通車典禮,這一百多年來,我們的交通也隨著科技的進步而有所改變,今日的走讀,我們走過了許多歷史的痕跡,像是日治時期留下的火車路空,抬頭向上看著鋼條由一顆顆的鉚釘接合起,接著走上綠空鐵道上,在鐵軌間都會佈滿著小石子,這些小石子原來叫做 #道渣,主要功用吸收火車經過時巨大的聲音外,也可以藉由石子間的間隙降低雨水的淤積。

沿著步道我們走到 #文創園區,也就是過去的酒廠,裡面留下的軌道與綠空鐵道的1067軌距的又是不同的,再沿著復興路往火車站的方向走,在台中路與民權路交接口,更是看到了1950年代的《#王哥柳哥遊台灣》電影中的出現的路空,時過境遷的現在,周圍的景色也都改變,但卻增添了許多的歷史和文化價值。

在到火車站的路途中,遇見了 #林通商行,現在建築物外觀仍可見過去的商行的風華,建築物外牆裝飾可以看到鳳梨、香蕉、大船入港、小橋流水的意象,這也象徵著林通跨足了物流與運輸業。接著來到了台中火車站後站的 #5號機槍堡,這是日本在對抗美軍時所建立的,因為位於交通樞紐的周圍,配合交通的軍事建設更是存在著特殊與價值性。隨著走讀進入尾聲,老師口中的隱藏版交通工具終於揭曉。過去曾發生威爾康大火奪走了六十四條人命,在之後更傳出了幽靈船來到第一廣場上空的都市傳說,但其實隨著中區的復興和商業行為的轉型,過去的痕跡也都不在了。

現在第一廣場也成了移工重要的據點,移工所帶來的商業價值使第一廣場的得以繼續走下去。

舊市區還有很多尚未介紹到的歷史痕跡,我們的每一塊土地上,都有屬於它獨有的故事,讓我們繼續發掘~

所屬好民審議院: 

好民推薦

▲點擊圖片報名參加▲

「我是鄭南榕,我主張台灣獨立。」

你對鄭南榕的認識,是否定格在他1989年4月7日自焚殉道的那一天?
你對鄭南榕的理解,除了爭取言論自由、台灣獨立、自焚殉道,還有什麼?

《認識鄭南榕:看見《自由時代》總編輯的十一個面向》這本書的出版,讓熟悉或不熟悉鄭南榕的不同世代,重新或再度認識鄭南榕。

透過以鄭南榕的個人生命,與台灣史和世界史的時代脈絡相互對照,看見他在面對強權時的思考和行動——這位總編輯堅持報導真相、要求解嚴、平反歷史真相、追求自由,最原始的初心,是為了他所愛的人和所愛的台灣。

這不只是一本關於鄭南榕的傳記,而是一扇窗,讓我們重新認識他,理解他的理想,以及他為何選擇這條道路。惟有正視和意識,才能理解和同理鄭南榕的訴求和犧牲,才能了解台灣人的處境。

「剩下就是你們的事了。」焚身烈火熄滅後,深化民主、自由的理想並未停滯。鄭南榕的理念和自由時代雜誌社的空間,由大家接棒,以不同的方式繼續前進。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