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2 老城新願劃舊城《從台中公園老照片看舊城休閒生活》

2021年10 月30日

 

與談:余立(余如季影像典藏館)格魯克(台中文史復興組合)牛仔(時光老闆)

側寫:許皓鈞(好民文化行動協會專員)

 

禮拜五晚上,走進舊城區的巷弄中,一間店門口掛著招牌【時光】,是咖啡館,同時也是沖洗底片的空間。而本場講座的主題,也環繞著攝影與台中公園的記憶,來看舊城休閒生活與變化。

好民邀請到余立、格魯克、牛仔共同與談,分別從余如季先生拍攝台中公園的老照片、空白台中公園的照片,以及,格魯克從台中舊城歷史發展與文協百年的今日,談休閒生活的變化。時光的老闆牛仔,則以一位移居回台中舊城的空間經營者,來看現在舊城的生活步調與所謂的「舊城發展」。

我們希望透過這樣的主題與三種角度的對談,猶如一個萬花筒般,讓聽眾「感受舊城」,在心裡對舊城的休閒生活有今昔對照的立體感。

#余立| 余如季影像典藏館

從余如季先生的攝影紀錄中,可以看見台中市區,不同時代中的變化。其中,台中公園的空拍圖,更是不分年紀、直接勾起在場所有聽眾的記憶。台中公園內,湖泊的形狀明顯可見,綠地覆蓋率也不斷增加。從其他照片中也可以看到,公園入口的門柱、北門樓、鼓樓等建物,隨著時代更迭而有所改變。圍繞台中公園,中興堂前的道路開闢、省立圖書館興建、干城從眷村變成大樓等,也可以感受到現代化的軌跡。

值得一提的是,台中公園在早年便是重要的集會活動場所。在於如季先生的照片紀錄中,也出現了市集、攝影會、寫生比賽等畫面,甚至拍到民眾為了省活動入場費,從側面翻牆入場的趣味畫面。因為當時民風保守,一般女性不輕易讓人拍照,許多活動的模特兒常是酒家女,攝影師們也都圍繞著模特兒們,形成一個又一個的攝影圈,熱鬧非凡。

#格魯克| 台中文史復興組合 Taichu Renaissance Association

在余如季先生的照片回顧之後,緊接著由格魯克分享,對於「觀看台中」的方式,格魯克也提出自己的想法:希望從後火車站的視角出發,用自己獨特的角度觀看台中市。不是透過別人的轉述與想像,有自己的觀點和理想。在格魯克的觀察中,也發現這座城市的趣味。例如在離火車站和繼光街不遠處,竟然有個適合休憩的綠地(台中公園),就在城市的中心;沿著自由路走到底,看似可以享受自由,但走到底竟是遇到台中監獄(台中刑務所)。

不只從城市街道建築來看,也從水文來觀察。早期市區內的河川(柳川和綠川),位置會一直變化。其不斷的氾濫的現象,也會造成傳染病的傳播,對城市居民的衛生安全是非常有害的。以都市規劃的角度,河川的流向要穩定,才能發揮台中水源充沛的優勢,成為更宜居的城市。早年治理者對台中公園的看法,也僅因其地勢高,只作為戰略地位(炮台山)來規劃。在疏於治理的情況下,從高處往低窪處看,只能看見爛泥淤積。惡劣環境造成的疾病傳播,甚至每天都有人死於瘧疾,這也與城市水文的治理息息相關。

#牛仔| 時光 老闆

「不是要經營咖啡店,是要經營一家底片沖印店。」

最後的分享者牛仔,也是【時光】的老闆,與我們分享在他經營時光的這些日子裡,對於生活、攝影、經營這間店的過程中,對生命的體悟與感觸。「去接觸生命中,會遇到的日常。」並非要追求多高的營業額或曝光度,慢慢去與在地的民眾相處,都會是珍貴的時光。

在分享的最後,也回到攝影的主題上,牛仔也對「評價攝影作品」這件事,分享自己的看法:照片的意義不在當下。在照片沖洗出來的當下,就為這次創作的價值定論,會不會言之過早?照片內容該有的價值,未必是由當下的攝影技術來定論。在經過三五十年後,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觀點、不同的呈現手法,也會使照片呈現出獨一無二的價值。

分享尾聲的互動討論,也聽見觀眾與講者們不同的觀點交流。例如對攝影作品的觀點、對綠川整治的歷史、對中區發展的現況與困境,以及對台中文史的保留與復興等等。從過往的照片紀錄出發,每個人對台中都有不一樣的認識與理解,但可以感受到大家投入熱情,都是為了讓台中擁有更好的未來。

所屬好民審議院: 

好民推薦

▲點擊圖片報名參加▲

「我是鄭南榕,我主張台灣獨立。」

你對鄭南榕的認識,是否定格在他1989年4月7日自焚殉道的那一天?
你對鄭南榕的理解,除了爭取言論自由、台灣獨立、自焚殉道,還有什麼?

《認識鄭南榕:看見《自由時代》總編輯的十一個面向》這本書的出版,讓熟悉或不熟悉鄭南榕的不同世代,重新或再度認識鄭南榕。

透過以鄭南榕的個人生命,與台灣史和世界史的時代脈絡相互對照,看見他在面對強權時的思考和行動——這位總編輯堅持報導真相、要求解嚴、平反歷史真相、追求自由,最原始的初心,是為了他所愛的人和所愛的台灣。

這不只是一本關於鄭南榕的傳記,而是一扇窗,讓我們重新認識他,理解他的理想,以及他為何選擇這條道路。惟有正視和意識,才能理解和同理鄭南榕的訴求和犧牲,才能了解台灣人的處境。

「剩下就是你們的事了。」焚身烈火熄滅後,深化民主、自由的理想並未停滯。鄭南榕的理念和自由時代雜誌社的空間,由大家接棒,以不同的方式繼續前進。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