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8.28 市政監督工作坊《認識地方財政》

2021年9 月06日

 

主講:洪敬舒(台灣勞工陣線工作貧窮研究室主任)

側寫:Livia(好民文化行動協會實習生)

 

聽到地方財政這個主題,看似不關己,但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卻是處處可見。

還記得前幾年很夯的 #天空步道 嗎?還有美輪美奐的 #玻璃教堂 嗎?但這些建設,現在又是甚麼樣子呢?

除了蚊子館外,每天出門走的馬路、晚上為我們照明的路燈、散步的公園等,在關心這些建設的同時,財政更是不能忽略的,從規劃預算、施政、財務變化、實際發展到最後的檢視執行結果的決算,這一切都來自財政。

財政又是從哪裡來的呢?

如果說 #財政為庶政之母,那 #財政之母應該就是稅收

在稅務裡,可分成國稅與地方稅,像是:

#國稅:所得稅、營業稅、關稅、貨物稅、遺產及贈與稅等

#地方稅:地價稅、房屋稅、土地增值稅、娛樂稅、使用牌照稅等

不過對於民眾來說,不管稅、費、罰款,只要錢進政府都當成稅,但費的概念較偏向專款專用,如:健保費,而稅收的使用上相較彈性,像是大水庫般,可以流通在不同的面向上。

每年的國稅預估稅收,其實都與當年度的經濟狀況加減推算出,在地方稅則根據不同的稅而有不同的估算,像是地價稅會考量公告地價調幅、查定稅額徵起率、牌照稅則可透過當年度的車輛數推算出,換句話說地方稅通常較國稅好推算出,大部分都有實際的數據可以計算。

在瞭解稅收後,縱觀地方財政的現況,可以發現目前#地方的自籌財源能力偏低 外,導致過度依賴中央的統籌的稅款和補助款,往後也會使地方之自治事項推展不利,在學理上造成所謂的「#補蠅紙效果」。

在支出方面,結構僵化,人事費負擔沉重,加上社福支出大幅成長,還記得選舉時,候選人都會提出#老人年金 等補貼方案嗎?其實這些可能都是使地方債務加重的原因,所以當候選人開政策支票時,我們不妨想想,地方的財政真的可以負擔嗎?

在檢視地方財政時,可以先從歲入歲出中開始,在數字中監督政府是否有將錢花在刀口上,在結構上抓大放小,若有哪些款項數目較大,試著找出原因,判斷合理性,另外這些數字中,也可發現目前執政者對於議題的態度及主要推動的政策。

預算收入(歲入)→財源結構

預算支出(歲出)→施政概況

監督政府的規劃能力

決算審計(實務)→執行結果

監督執行的能力

這些財政相關資料,都可以從市府預算書(主計處),及各局處官網找尋,抑或透過與議會合作的方式,調出資料、找問題,搭配議員的質詢找到因應方式。

還記得苗栗縣自2012年開始超額舉債,連續26年未刪過預算嗎?地方財政健康度,體現於地方民主健全度,倘若我們不關心財政,而議員也不再為此質詢,地方財政的健康度也將失衡,隨之而來的地方債務,買單的永遠是人民,解決問題只能夠過加稅或印鈔,再往下民眾的經濟壓力只會不斷地提升,也會衍生出更多的問題。

當我們在檢視一個政治人物的政績時,不妨由財政的角度切入,自己的財政自己監督!

所屬好民審議院: 

好民推薦

▲點擊圖片報名參加▲

「我是鄭南榕,我主張台灣獨立。」

你對鄭南榕的認識,是否定格在他1989年4月7日自焚殉道的那一天?
你對鄭南榕的理解,除了爭取言論自由、台灣獨立、自焚殉道,還有什麼?

《認識鄭南榕:看見《自由時代》總編輯的十一個面向》這本書的出版,讓熟悉或不熟悉鄭南榕的不同世代,重新或再度認識鄭南榕。

透過以鄭南榕的個人生命,與台灣史和世界史的時代脈絡相互對照,看見他在面對強權時的思考和行動——這位總編輯堅持報導真相、要求解嚴、平反歷史真相、追求自由,最原始的初心,是為了他所愛的人和所愛的台灣。

這不只是一本關於鄭南榕的傳記,而是一扇窗,讓我們重新認識他,理解他的理想,以及他為何選擇這條道路。惟有正視和意識,才能理解和同理鄭南榕的訴求和犧牲,才能了解台灣人的處境。

「剩下就是你們的事了。」焚身烈火熄滅後,深化民主、自由的理想並未停滯。鄭南榕的理念和自由時代雜誌社的空間,由大家接棒,以不同的方式繼續前進。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