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7.11 市政監督工作坊《從公民團體到市議會:談文資守護與環境保護》

2021年8 月16日

 

主講:廖子齊(新竹市議員)

側寫:Livia(好民文化行動協會實習生)

 

出生於新竹香山的廖子齊議員,小時候就喜歡在田間玩耍,認為自己是個鄉下人,跟新竹市沒有那麼強的連結。然而,高中時的她見證了「#新竹之心」東門城及護城河開蓋,從本來是臭水溝變成景觀河。這個改變給了她極大的震撼,她當時驚覺原來新竹也是有歷史的古城啊!後來,又發現包括「#古都」台南市政府都和其他縣市一起來參觀新竹之心,讓她對身為新竹市民有了認同與光榮感,這也成為她關注文史的啟蒙。

**偶然之下成為拿麥克風的人**

子齊議員在大學畢業後返鄉創業,她說自己只是舉牌志工跟後勤,與夥伴們投入一連串環保與文資保存的倡議,從來不是最前面拿麥克風的人!當時,她感受隨之而來的卻是民眾,以及面對許多老宅遭拆的無力感。 「文化這題,真的很難有票,所以在公民團體的時候,要資料也不容易!所以當時很多朋友就想,如果有人在議會裡,就會比較容易了」。

真正下定決心,是一次與耆老的訪談,長輩說「#香山 一輩子就這樣了,不會再有改變啦,就是被新竹所遺忘的地方」。當她驚覺,自己內心也有類似想法時,她嚇了一跳,赫然覺得年輕的自己,應該是那位擔負起帶來地方改變可能的人。這也是她決心參政的契機。

**文資守護、環保在地方上如何推進?**

2018年當選後,她持續以這個身分與公民團體的夥伴一同於環保、文資的議題努力,也獲得了環保團體、地方協會的肯定。但議員也提到並不是每次的案件都能夠獲得市府的積極回應,很大一部分取決於「#輿論壓力」與「#地方財政」,因此要如何提升聲量或是尋求在議題上也能協助市府,也顯得很重要,這樣或能推進議題跟實現改革。

她舉 #新竹市動物園 的整修為例,她很希望目前稱作「#柏之丘」的地方,繼續沿襲「#枕頭山」之名,讓新竹人都知道新竹動物園是延小山丘的山勢而建,同時也希望有介紹讓民眾知道這邊是1895年乙未戰爭,客家烈士 #姜紹祖 被日軍俘虜後,慷慨赴義之地。不過,這樣的建議當時沒有採用,但與市府持續溝通後,未來應會有相關的歷史解說設計。除了跟市府溝通,她也認為,要如何將許多困難的題目通俗化,讓大眾能夠有共鳴,更是自己成為議員要學習的事情。

**文化資產保存的議題不只需要跟文化局溝通**

子齊議員也跟我們分享了新竹交流道旁,日軍第六燃料場的現況。她提到市府希望從「戰後眷村」的角度切入,並OT出去做為展演中心使用,但就她所知,受限於周邊地域環境屬性,目前沒有團隊有意願。因此,她與公民團體則是希望能以「二戰遺址」的角度切入,以二戰博物館的樣貌呈現,而迄今仍持續倡議中。

另外她也提醒,#文化政策其實會散落在各局處#也可能是教育局#並非單純文化局。比如,之前因為文化部校園文資盤點計畫,剛好也遇到新竹幼兒園改建,而發現學校竟有台灣之名前輩畫家 #李澤藩 少有的大幅油彩畫作。他是台灣早期重要的水彩畫家,很多人不知道,但他也就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李遠哲的父親。重點是,學校新的空間設計裡完全沒有考量到畫作展示空間。因此需要跟教育局、文化局都在修復與展示安排上做許多溝通。雖然跟之前在公民運動的方式不同,但這也是在文化政策上的推進。另外,無形文化資產還包括新竹北管不同於其他北管的特色,這也是她在地方上獲知後,再告知文化局與文化部,積極共同爭取相關的協助經費來做文資保存與推廣。

**城市、歷史、與自己**
「一個城市就像一個人一樣:如果我們不與它建立真正的關係,它就只是一個名字、一個很快從我們頭腦裡消失的外在形式。要建立這種關係,我們就必須觀察這個城市、理解它的特性、它的自我精神、它的身分,在時間和空間的演變中形成它的生存環境」 -《布拉格精神》伊凡.克里瑪

議員最後以這段話作結,也呼應了講座一開始提到的問題「為什麼我們要為文化保存花費這麼多錢跟精力」而這是市府也是身為身為市民的我們所應不斷追尋的一段旅程。

所屬好民審議院: 

好民推薦

▲點擊圖片報名參加▲

「我是鄭南榕,我主張台灣獨立。」

你對鄭南榕的認識,是否定格在他1989年4月7日自焚殉道的那一天?
你對鄭南榕的理解,除了爭取言論自由、台灣獨立、自焚殉道,還有什麼?

《認識鄭南榕:看見《自由時代》總編輯的十一個面向》這本書的出版,讓熟悉或不熟悉鄭南榕的不同世代,重新或再度認識鄭南榕。

透過以鄭南榕的個人生命,與台灣史和世界史的時代脈絡相互對照,看見他在面對強權時的思考和行動——這位總編輯堅持報導真相、要求解嚴、平反歷史真相、追求自由,最原始的初心,是為了他所愛的人和所愛的台灣。

這不只是一本關於鄭南榕的傳記,而是一扇窗,讓我們重新認識他,理解他的理想,以及他為何選擇這條道路。惟有正視和意識,才能理解和同理鄭南榕的訴求和犧牲,才能了解台灣人的處境。

「剩下就是你們的事了。」焚身烈火熄滅後,深化民主、自由的理想並未停滯。鄭南榕的理念和自由時代雜誌社的空間,由大家接棒,以不同的方式繼續前進。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