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8.22 好民開講:文史場

2021年5 月13日

開講活動邀集所有在中西區關心州廳及舊城區文史的民眾們一起來探討台中州廳及舊城區鄰近區域發展,

這場特別邀請到寫作中區主筆寫哥擔任引言人,將由其專業的文史工作者與我們分想探討中城區

百年來的歷史發展。

8/22號舉辦的好民審議開講活動,一群滿腔熱血的公民們在中區

#一隅 探討關於台中州廳未來發展的想像,來自各行各業形形色色的20位公民們一起腦力激盪說說對於州廳有甚麼期許,以下節錄自參與者意淳參加開講活動後的心得,來看看她是對於台中州廳與舊城區有甚麼想望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討論的是對台中州廳的願景,但這裡已經默默形成一道大里人陣線啦

可以吧應該可以吧,大屯郡役所也在旁邊呀

#不用分那麼細

除了「台中/台灣哲學」有志一同的共識,甚至是極具野心和慧眼的日治文史館的構思,其實「移民」這個概念,對我而言倒也最為心有戚戚焉。

我想我不會忘掉,同樣是剛踏出火車站、準備前往旅館下榻的人,卻在這一路上被那些不斷往後退的街景啊,屋舍啊,給吸引住了的那種驚豔不已的心情。

確實是倉促之間的驚鴻一瞥啦,但那個第一印象,卻是非常非常深刻的。

以一個打算在台中落地生根的「移民」的身分,我一直都相信,這份契機遠在八年前踏出車站的那一刻,就已經決定了呢。

同時也越來越習慣一件事:進入舊城區之後,機車丟車格,接下來的行程一律步行。

一步一步走,好像也只有這樣,才有辦法心滿意足地將風景盡收眼底。

無論重複多少次都不會厭膩。

by黃意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夠將一群關心台中州廳發展公民們聚集在一起討論公共政策,讓政策的實踐不只是政府的事,公民的建議也應該納入政策的討論,尤以州廳發展再利用攸關台中地區百年文化發展,絕不是幾個人的決斷能夠輕易左右。

所屬好民審議院: 

好民推薦

世界公民講座 × 519白色恐怖記憶日

殖民的延續與抵抗:後殖民視角下的鄒族集體性與白色恐怖經驗(1949-1987)
時間:5/3(六) 14:00-16:00
地點:好民文化行動(台中市西區民權路53巷10號)

在戒嚴與威權統治交織的白色恐怖時期,原住民族並非僅是被忽略的歷史背景,更是深陷「內部殖民」治理的核心場域。本講座採取少見於主流白色恐怖研究的後殖民視角,以鄒族為例,探討國家如何透過語言政策、行政體系與敘事建構延續殖民秩序,並分析在壓迫中,族群集體性如何展現出韌性、重構與抵抗的能動性。
我們將從三個關鍵時期切入:1949至1954年間,鄒族領袖高一生推動「新美集體農場」,展現出部落自主治理的構想,卻遭國家以政治理由鎮壓,成為族群創傷的開端;1955至1969年間,國民黨政權推行「山地平地化」政策、設置山地黨部並推動說國語運動,系統性地削弱鄒族語言、信仰與決策體系,迫使族人從公開政治實踐轉向文化記憶的隱性保存;1970年代起,隨著社會逐步鬆動,鄒族開始於文化場域回應殖民敘事,特別是1980年代針對「吳鳳神話」的批判行動,展現深層的歷史對話與身份重建。
本講座不僅回顧鄒族在白色恐怖時期的歷史經驗,更關注原住民族如何在殖民治理邏輯未曾終結的情況下,持續反思並重構集體主體性。這段被主流歷史書寫所忽略的經驗,至今仍深刻影響鄒族的政治參與與文化實踐,也為理解台灣轉型正義提供不可或缺的關鍵視角。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