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志工 耘馨
當今的台灣社會,因為勞動力結構的改變,未來需要移工人口的數量會持續增長,因此在這個世代,我們必須學習該如何與移工共處。本場講座邀請到網路媒體《移人》創辦人李岳軒,與我們分享過去訪問移工的經驗與觀察。
【獨具特色的移工們與他們的故事】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很常聽到移工這個稱呼,但實際上對於他們的生活文化與從何而來,卻不是那麼的清楚。因此講者首先介紹移工主要來自越南、印尼、菲律賓以及泰國,這四個國家的文化與特色,並分享十多年的經歷中,最印象深刻的幾位移工朋友。
來自印尼的瑪雅擔任海洋淨灘志工,她以很純粹的理念認為台灣這片土地需要被愛護,從此開啟了他的淨灘之旅,陸陸續續參與及舉辦了多場淨灘活動,雖然她並非台灣人,總有一天要回到印尼,但目前她仍盡己所能持續淨灘,為台灣的海洋環境盡一份心力。
接著是泰國移工阿朋,他在年輕時曾擔任職業泰拳選手,後來因為年紀漸長,選擇結束選手生涯。來到台灣後,阿朋因緣際會下參與素人泰拳比賽榮獲佳績,這位民間高手才因此展露頭角。在建築工人的工作之餘,他常與同鄉夥伴們一起打拳抒發壓力,阿朋期望將一生奉獻給泰拳,他也提到因為泰國許多人從小就練拳,因此希望能訓練台灣子弟,打倒泰國拳手贏得比賽這樣才更有挑戰性。
還有來自菲律賓的米玲達,擁有女同志身分的她非常喜歡台灣,因為這裡很自由,她可以自己決定想去哪裡、想穿什麼,都沒有限制。因為性傾向與性別氣質的關係,米玲達的父親無法諒解,對她常有嚴格的打罵。她來到台灣後,父親身體出了狀況,臥病在床,無法返家的米玲達以文字書寫對於父親的愛與和解,富有情感的文章獲得了移民工文學獎。父親之後因為生病過世,米玲達回到菲律賓後,找到了父親遲遲沒有寄出的信件,滿滿都是寫給她對於過去事情的道歉,也讓米玲達知道父親是愛她的,還有彼此間遲來的和解。
最後是來自越南的范草雲,她曾是逃逸移工,也是曾文珍導演的紀錄片《逃跑的人》裡的女主角。她幫助在台受傷、死亡的移工,盡力協助她們治療與送回家鄉,努力為了在異鄉打拼的夥伴們盡一份力。在逃逸生活結束後,范草雲選擇回到越南開設移工、交換學生的代辦與語言學習中心,培養更多專業的移工與學生前往他國讀書工作。
【從故事深入到社會問題】
透過這些故事,了解到每個移工們獨特的生命歷程,也帶出他們所面臨的社會問題。從草雲姐的逃逸移工身份,看出各國收取仲介費用並無一個準則。根據新事社會服務中心統計,大約有七成五的逃逸移工是來自越南,為四國中收取仲介費用最為高昂的。因為離鄉背井的移工們大多需要錢貼補家用,導致他們第一年賺取的薪資都必須繳出,權衡了危險與生計,他們鋌而走險成為了逃逸黑工。若要解決這樣的問題,未來各國政府間仍有許多努力的空間。
透過講者諸多的經驗與社會問題的分享,更加瞭解移工的生活文化,也逐一破解偏見誤解。而移工相關的問題,不僅侷限於政府政策上,在社會中也應該試圖理解與同理,才有機會突破成見,創造共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