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聽見更多邊緣而非主流的聲音,對我而言別具意義。」──楊翠 / 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前行政院「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主委
去年好民邀請楊翠老師分享以「女性做為行動的主體」的白色恐怖,重新看待女性政治受難者的故事,在投入研究、口述記錄的經驗中,意識到在父權文化的視角下,多數人認為白恐時期的女性政治犯,是「被動」追隨男性親友,或是「無辜受其連累」而受害。
在歷史型為主體的行動意義上,女性經常被化約或抹除。關注女性政治受難者被害過程中在性別、政治上的雙重壓迫,這是我們在「轉型正義」過程中應反省的觀點。
而《流麻溝十五號》作為台灣首部以女性為主體的白色恐怖歷史電影,是多位女性政治受難者當年受到刑求的縮影、投射,而以藝文方式傳遞多元的白色恐怖歷史,創作者在史料與藝術間需保有一定的詮釋、美學空間,才有機會在當代產生跨時空的對話。
本週六,楊翠老師將來和大家思索藝文是否有助於台灣邁入新的轉型正義里程;並首次完整分享台灣轉型正義工作在體制內外的實務經驗,共同進一步思考未竟如何再前進!
●時間:12/14(六)19:00-21:00
●地點:好民文化行動協會
●本活動無需報名,歡迎當天直接前往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