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其實沒有想像中遙遠,也可以從很不一樣的路徑去靠近,如果全民有共同意識,那麼民防可以與國防更好的連結。
08.10【好國學院】「國防關我什麼事?」—女性與性少數觀點的國防討論|活動側記
軍隊中的女性:主體和參與的差異
講者Cony首先以數據指出女性在軍隊中的弱勢,目前全台國軍志願役人口裡,女性占比僅有14%,卻還是經常遭人譏諷軍隊裡面「女生太多了」。另外,從1960年代開始便有女性從軍的相關資料,包含軍護、女青年大隊長等,但三四十年來卻從來沒有女性晉升的案例,直到2022年才出現第一個女性中將。Cony分享了美國政治學家 Cynthia Enloe曾說過的話:「男性是軍人主體,女性卻只是參與軍隊。」並拋出問題讓大家反思,目前在討論國防的名嘴、Podcaster、Youtuber,有多少是女性?
由於女性在軍中是少數,不可避免地帶來極高的能見度,但這反而成為一把雙面刃。不只是任何言行舉止都會被放大檢視,隨之而來的名氣亦會造成反向歧視,開始有人認為,女生晉升很快是種性別紅利,三兩句話輕易抹煞掉女性在軍中付出的努力。
軍隊文化透過位階分類,讓男性擁有集體經驗,可以根據共通點去尋找自己在社會上抑或是軍隊裡的位置,而這樣的場域裡,並沒有女性的容身之處。「我主動想站夜哨,但長官直接說女生不能站夜哨所以不允許,我還可能會因此被其他人抱怨女生好輕鬆,領一樣的薪水,做的事比較少。」Cony另外舉例了許多不合理的情況,例如很多時候女性若有如廁需求,還需要另外向女性官兵取得鑰匙。甚至,女生會被拒絕外派其他任務,只因為該任務地點沒有屬於女性盥洗、睡覺的空間,間接失去升遷管道,剝奪了晉升機會。
2023年是台灣第一次舉辦女性教召,在媒體的注視下,經驗不算太差,可到了隔年,Cony再次報名了為期十四天的教召,這次卻只有他一個女生。軍隊顯然沒有做好要迎接女性的準備,即使規章早已明訂女性可以報名,報到處仍然手忙腳亂,Cony等了三個小時都還沒拿到衣服、錯過開訓、沒有就寢空間。如此不被體制接納的情形,在接下來十四天不斷發生,「我來教召是希望可以受到訓練,而不是受氣,我也不想因為你們沒有準備好,讓我感到被羞辱。」
性/別少數的處境:歧視減少,卻只是隱形
公私領域在軍隊中是非常模糊的。曾有一個新聞頭條標示著「義務役男兵竟假結婚」,間接道出許多隱憂,包含軍隊代替他人出櫃、忽略了性少數的權利,既然結婚算是個人隱私,為何長官可以恣意調查?軍隊究竟可以介入到哪裡?而結婚會被聲討並不只發生在這個案例上,女性同樣面臨著懷孕會被撻伐的風險,導致結婚也形成一種壓力。
不只結婚,只要女性以中性打扮存在於軍隊,就會招致許多異樣眼光。Cony分享有些第一次見面的長官,會不禮貌地說:「我知道你喜歡女生啦,啊你跟另一半誰是男生誰是女生?」甚至連性行為如何進行都追問,絲毫不覺無禮。冒犯層出不窮,導致越來越多人選擇隱瞞自己的身分,劃清界線:「既然我跟你不是同類人,那麼我就不會透露任何私事,包含性傾向。」
其他性少數在軍隊裡仍然遵循著僵固二元框架以及其他異性戀常規,許多人為了自保,將同志的身分藏起來,陽剛外表成為性別平等的證明,軍隊中可以接受T(中性打扮的女同志),但T終究還是女生,還是要表現得像是個女生,做女生要做的事,在他人需要溫柔的時候溫柔,不公平的期待致使女性需要付出更多情緒勞動,卻也是因為溫柔,導致女性成為領導職位時會被質疑,只會被引導去做一些「不需要站在大家面前」的事情。而跨性別的處境更為艱難,曾經有過案例,是跨性別女性如廁時被他人衝進廁所檢查生殖器官,個人資料夾被改名成人妖,最後被迫離開軍隊。
為什麼需要談國防?有繳稅就有資格談國防
軍隊是建構陽剛的存在,只要秀出學經歷,男性們便擁有共同記憶連結,得以鞏固所謂的男子氣概,身為其中的少數,容易讓Cony產生自己沒有資格談論這件事的想法,「我不知道該面向誰,跟男性談軍隊常常變成男性訴說欲的垃圾桶;許多女生則不太了解軍中生態。」該怎麼說?跟誰說?成了一個大問題。
然而,身為台灣人,發生戰爭時無一倖免,這是我們必須討論國防的原因。打仗並非靠蠻力,女性服義務役在體能上更不是問題,過去認為女性不能在外跑跑跳跳,也是被社會建構的,Cony表示:「我們的社會從來沒有鼓勵女性朝這方面努力啊。應該要從社會結構去思考為何默認女性不能當兵,而非以女性天生體能較差來開脫。」
軍隊其實有在改變,但速度非常緩慢,諸多盲點至今依然上演,例如:為什麼女性軍人不需要被納入後備役,男性軍人卻無條件納入?「女性負責生小孩,男性負責保家衛國」的分工已經過時,既然生育並非所有女性都準備要迎接的階段,要求男性服從義務役,也應該要劃上一個問號。
講者Cony希望透過今天的分享,讓大家對於國防有另一個方向的解讀,國防其實沒有想像中遙遠,也可以從很不一樣的路徑去靠近,如果全民有共同意識,那麼民防可以與國防更好的連結,這對提升整體社會的性別友善會有正面影響。期待有朝一日,我們能迎來更加友善的軍隊文化,參與軍隊的性別比不再懸殊,讓國防成為全體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