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0710《民俗台灣》創刊日】

2023年7 月04日

《民俗台灣》創刊號封面
照片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

【歷史上的今天——0710《民俗台灣》創刊日】

 

1941年07月10日,刊物《民俗台灣》發行創刊號,此後一直到1945年01月,因為二戰戰況趨向白熱化而不得不停刊,前後總共發行了43期。

說到《民俗台灣》的誕生,那是在皇民化運動與國語(日語)運動大力推行的日治時代晚期,當台灣人舊有的生活習慣逐漸離自己遠去,卻有一群日籍人士主導發起這樣一份探討台灣風土民俗的刊物,而連帶地也讓當時許多台籍知識份子,也開始對於自身的傳統文化產生關注,進而積極地投入參與。

當時,台灣的民俗研究專家池田敏雄,受到中國中山大學所發行的《民俗月刊》之啟發,以此來提出《民俗台灣》的初步構想。之後,他便邀請 金關丈夫、山中登、須藤利一、岡田謙、陳紹馨以及黃得時等人,在1941年05月於《#南新聞》、《臺灣日日新報》上共同署名發表〈趣意書〉一文,來宣布《民俗台灣》的發行背景以及發行目的等。

而同為發起人的池田敏雄,由於當時任職於總督府情報部,雖然並未正式公開列於發起名單中,之後卻仍是主要編輯工作的執行者。

《民俗台灣》乃是由不同專業領域的人士撰文投稿,而其內容主要在記錄台灣的各項民俗資料,例如台灣民間的禁忌、習俗、祭儀、年節歲時以及生命禮俗等等,另外也有廣泛搜集許多民間傳說、歌謠、童謠、俚諺,對於台灣當地的藝術、史地與自然環境等題材,也有所涉略,更設置許多專欄,包含民藝解說、民俗圖繪、攝影圖說、文獻介紹、民俗採訪、消息通訊……等,內容可以說是五花八門、包羅萬象。

而這些豐富的內容,再搭配上版畫家立石鐵臣、以及攝影師松山虔三的合作,更為《民俗台灣》打造出獨特而精緻的美術風格,即便以現代的眼光來看待,依然相當傑出。

此外,即便在皇民化運動如火如荼地推行的同時,《民俗台灣》的內容卻仍有許多台語文字,並以日文假名標註其發音,進而使台灣民俗的研究可以與當時主要的語言來做結合。

《民俗台灣》的發行時間,雖然只有短短的三年半多,可是他卻依然有著相當深遠的影響。

除了許多臺灣文人與學者,透過這份刊物的啟發,進而紛紛投入台灣民俗的研究與寫作之外,在二戰之後,曾經出現過的《台灣風物》,其編輯與美術風格都與《民俗台灣》類似,而初期的撰文者,在過去也頗常見於《民俗台灣》,可以說《台灣風物》跟《民俗台灣》帶有精神上的承繼關係。

《民俗台灣》在戰後曾經也被多次再版重刊過,只不過總是缺少了戰時被總督府查禁的篇章,一直要到1998年,才由南天書 出版了收錄佚失篇章的完整版《民俗台灣》。

***
資料來源:
政大特藏中心:民俗台灣內容簡介 
文化部典藏網:民俗台灣創刊號

***
《民俗台灣》創刊號封面
照片資料來源:維基百科共享圖庫 Taiwankengo

【為台灣民主儲值】定期定額捐款,文化建國鬥陣來!
最棒的台派活動在好民!
立刻成為好民之友➡https://tinyurl.com/yc5xr4hz

所屬好民思塾: 

好民推薦

【大台中我同意!】

好民會在終點站元保宮擺攤,歡迎大家來找我們玩❤
罷免是愛,邀請大家一起來愛台中!

★百花齊放反共護台大遊行★
活動時間|2025年7月20日(日)
地點|台中元保宮前廣場(台中市北區梅川西路三段109號)

活動流程|
>16:00 大巡遊 |從市民廣場出發
>16:00 民主市集|元保宮市集同步開張
>18:00 音樂派對|主舞台嗨起來!

大巡遊集合點|
出發點:市民廣場(勤美對面)
集合點B:忠明高中對面(博館路/健行路口)
集合點C:健行國小對面(健行路/篤行路口)

※如果體力無法走全程者,可以在集合點B或集合點C匯入大巡遊路隊唷!

主辦單位:
大台中我同意、全面罷免
共同主辦:閩南狼、民主種子、臺灣基地協會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