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0708詹冰誕生日】

2023年7 月04日

詹冰圖象詩創作〈自畫像〉

***

【歷史上的今天—0708詹冰誕生日】

詹冰,本名詹益川(Zham,Rhid-Chon),出生於1921年07月08日,新竹州大湖郡卓蘭庄(今苗栗縣卓蘭鎮),為當地的客家人。

詹冰的祖父和父親曾經分別擔任過地方上的庄長及保長,家境小康,而他也很早就涉獵各種讀物,接受文學的啟蒙。後來自公學校畢業之後,1935年,詹冰考上台中第一中學校,這段期間他也開始以日文進行俳句的創作,也曾數度獲得獎項。

1942年,從台中一中畢業的詹冰,父親的勸說之下,前往日本並在東京 #明治藥專 就讀。不過,詹冰對於文學的志趣並沒有就此打消,他依然會在刊物上發表作品,還受過詩人 #崛口大學 的讚賞,也因此更確立他朝著文學創作邁進的志向。

在日本求學期間,詹冰更曾與林亨泰、張彥勳、蕭金堆等人發起過學生社團「銀鈴會」,並創辦詩刊《緣草》。1944年,詹冰結束在日本的修業,返回台灣,並在家鄉成家立業,於卓蘭當地開設藥局。

但這個時候的詹冰還不知道,一場改變正悄悄朝他襲來。

1945年,二戰結束,隨著日本戰敗,中華民國政府來到台灣,這個新來乍到的主政者,忽略掉台灣受日本殖民統治五十年的事實,將說日語、寫日文視作「奴化」的象徵,以急迫的手段,一方面推行「國語」——也就是通稱為「北京話」的華語,另一方面禁絕日語,也打壓在地母語。

因為這樣的狀況,原本都是以日語來進行對話、書寫的詹冰,突然被迫轉換他所習慣的語言,而必須轉為華文寫作,作為一個作家,他卻面臨到了當時許多台灣籍作家也都會遇到的「失語」的窘境。

在禁絕母語、日語的政策之下,仍然不想放棄寫作的詹冰,只好重新開始學習華語,因此在他的寫作生涯中,留下十多年的空窗期,才又再度開始用華語發表詩作;而原本在日治時期創立的「銀鈴會」,早已在1949年被迫解散,多名成員也被逮補或監控。文字獄陰影的籠罩之下,詹冰的創作一度以兒童詩為主,看似天真,實際上也帶著種種隱喻。

在詹冰的其中一首作品〈 遊戲〉裡面,就以童言童語的對白,來隱喻成人世界的荒謬,寥寥數語,卻字字精妙而不乏幽默。

「『小弟弟,我們來遊戲。
姊姊當老師,你當學生。』
『姊姊,那麼,小妹妹呢?』
『小妹妹太小了,她什麼也不會做。
我看──
讓她當校長算了。』」——詹冰〈遊戲〉

1964年,詹冰與錦連、陳千武、林亨泰等人創立笠詩社,並發行刊物《笠詩刊》;而詹冰的詩集《綠血球》也出版於1965年,在他的詩集後記,他寫道:「追求美的時候,我的血管裡彷彿在流著綠血球。充滿愛的時候,我的血管裡就感覺正在流著紅血球。……詩作的活動上來說,我是比較愛好綠血球的表現。」
對詹冰而言,紅血球是熾熱的愛與熱情,而綠血球是沈穩寧靜的美的展現,呈現出他致力於追求凝練之美的企圖。

除此之外,詹冰更開始以實驗性的精神,在新詩創作上進行大膽的嘗試,例如以文字和圖像結合創作的多首圖象詩。他又從過去俳句創作的靈感,創作所謂的「十字詩」,並在1990年發表〈十字詩論〉,可以說,詹冰是日後「自由句」——亦即以一句話完成詩作的創作型態——在台灣發展的先河。

詹冰於2004年03月25日病逝。事實上,除了在新詩領域有所專長,詹冰也創作小說、散文、歌詞和戲劇,如劇本《日月潭的故事》等,而他也曾和作曲家 #郭芝苑 合作多首輕歌劇,以及藝術歌曲的創作。
大抵上和詹冰同輩的台灣籍作家,幾乎都面臨過政權遞嬗所帶來的,強制且急切的語言轉換,形成一整個世代的作家的困境。

而要能夠克服這樣的困境,重新再提筆書寫,也實在不易。

***

【為台灣民主儲值】定期定額捐款,文化建國鬥陣來!
最棒的台派活動在好民!
立刻成為好民之友➡https://tinyurl.com/yc5xr4hz

所屬好民思塾: 

好民推薦

【大台中我同意!】

好民會在終點站元保宮擺攤,歡迎大家來找我們玩❤
罷免是愛,邀請大家一起來愛台中!

★百花齊放反共護台大遊行★
活動時間|2025年7月20日(日)
地點|台中元保宮前廣場(台中市北區梅川西路三段109號)

活動流程|
>16:00 大巡遊 |從市民廣場出發
>16:00 民主市集|元保宮市集同步開張
>18:00 音樂派對|主舞台嗨起來!

大巡遊集合點|
出發點:市民廣場(勤美對面)
集合點B:忠明高中對面(博館路/健行路口)
集合點C:健行國小對面(健行路/篤行路口)

※如果體力無法走全程者,可以在集合點B或集合點C匯入大巡遊路隊唷!

主辦單位:
大台中我同意、全面罷免
共同主辦:閩南狼、民主種子、臺灣基地協會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