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自訓團是核心體能訓練+災害區域分類(熱暖冷區)知識與兵推練習。
在經歷完那令人崩潰的核心體能訓練後(小編真的只能撐十秒இдஇ),臺中市民團協會的教練接著跟我們聊了「分區概念」。
熱區就是災害事故發生的核心範圍,像是爆炸的建築物,或爆炸後四散的掉落物區域。一般人如果在這裡,一定要馬上撤離,更不能在這範圍內幫傷患急救,因為風險實在太高。
暖區則是熱區外圍到冷區中間的緩衝帶,雖然危險沒那麼直接,但還是可能受到影響。如果傷患真的有生命危險,可以在這裡做最基本的處理,例如用止血帶止血。
冷區就比較安全,不會再受到災害源的影響,可以安心進行醫療救護或把傷患後送出去。
接著,我們就地取材,用樹葉和樹枝排出新光三越氣爆案的示意圖,討論哪些地方算熱區、暖區、冷區。教練還特別提醒,當時雖然有人熱心跑去幫忙急救,但現場其實還有很多掉落物,萬一再來一次爆炸,後果不堪設想。所以他再三強調:一定要先顧好自己的安全,才有能力去救人。
除了災害現場,我們也聊到如果遇到像「捷運隨機傷人」這種狀況該怎麼辦。教練建議,可以善用身邊隨手可得的東西,比如雨傘、羽球拍這類長型物品,在不直接靠近加害者的情況下,先保護自己。同樣地,就算看到有人受傷,也不要一股腦衝上去幫忙,一定要先確認安全,才不會讓自己變成下一個傷患。
另外,我們還學了「掩護」跟「掩蔽」的差別,以及空襲時該怎麼正確避難。雖然這堂課感覺多樣零散,但其實內容都很實用,也提醒我們在各種災害狀況下該怎麼保護自己。當然,大家心裡都還是希望:這些知識最好永遠都用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