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0815彭明敏誕生日】
彭明敏,1923年8月15日出生於台中大甲,家中多人皆從醫,父親彭清靠為著名醫生與第一屆高雄市參議會議長。
彭明敏在十二歲時和父親一起從日本返台,父親至高雄開設醫院,彭明敏則就讀當地日人小學,後考上高雄中學。中學四年級時退學,於關西學院渡過一年,順利考入京都第三高等學校文科。畢業後,成為極少數考上東京帝國大學政治科的台灣人。
隨日本戰爭失利,彭明敏肄業欲投靠長崎郊外的大哥。路途中空襲不斷,於長崎登船時,他的左臂不幸從肩膀處被炸斷。不久,原子彈在長崎爆炸,日本投降,彭明敏與其兄匆匆返台。
踏上闊別多年的故土時,正值國民黨接收台灣之際,國府軍軍紀渙散,四處劫掠,時局混亂。彭明敏因未完成學業,被允許免試進入國立台灣大學(日本時代為台北帝國大學),由於當時政府與學校職員混亂無能,彭明敏與其他學生不得不自行安排課程與尋找授課師長。
大學畢業前夕,國府軍與台人衝突日漸加劇,二二八事件於焉而生。彭明敏之父彭清靠時任高雄市參議會議長,與其他二二八處理委員會代表一同前往司令部與彭孟緝協商,最終三位代表被殺,其父親也在安全獲釋後對政治失望。彭明敏在台北見到國府軍肆意屠殺之惡行,當時他選擇沉默,尚不知這些事的發生對自由與權利的威脅。
【政治參與的萌芽】
彭明敏於台大政治系畢業不久,便返回校園擔任助教,對國際航空法的興趣開始萌芽。後彭明敏前往加拿大麥基爾大學國際航空法研究院留學,兩年後獲碩士學位,接續前往巴黎大學讀完博士。
完成學業後,彭明敏返台開設國際公法課程,大受歡迎。任教期間,他逐漸由抽象理論走向實際,屢受任命出席各項國內外會議,因而捲入國民黨政治角力,也受高級黨政官員暗示邀約入黨。
在台大任教授期間,彭明敏極受學生歡迎,常與學生於家中聚會討論國際情勢,故結識謝聰敏與魏廷朝。在反覆討論中,彭明敏開始和謝聰敏與魏廷朝著手草擬「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指出台灣島上人民應基於本身利益與自保需求,以自由選出的政府取代國民黨政府,並以公共福利為施政方針。
宣言中提及以下八項主張:
一、承認一個中國和一個台灣。
二、反攻大陸是絕無可能之事,國民黨軍隊只能防衛、軍備上完全依賴美國,卻消耗百分之八十國家預算。
三、反攻大陸的口號已淪為獨裁統治藉口。
四、國民黨政府不能代表中國,亦不能代表台灣。
五、佔比過高的軍事支出以及過高的生育率問題需改善。
六、國民黨領導者透過摧毀中產階級經濟基礎,消滅反對勢力,並透過「土地改革」使他們變得貧窮。
七、經濟政策制定與台灣現狀脫鉤,需改革以弭平工農和國民黨合作者間的貧富差距、健全工農生活。
八、台灣已然在1949年獨立,需放棄強權幻想,面對現實, 人民不該被動等待改革,亦不該與執政者妥協。
這八點主張又延伸出三個基本目標:
一、不再執著反攻大陸,全島團結推翻國民黨。
二、制定新憲法、建設為人民負責的民主政府。
三、以新會員國身份加入聯合國,與他國外交。
因此,彭明敏一行人號召社會大眾支持台灣人自決運動,既不走國民黨的極右道路,亦不選擇極左的共產黨路線,以台灣人的團結打破獨裁。
原本預計印製一萬份的宣言在印刷過程走漏風聲,印製完成不久,三人即於旅館被捕。彭明敏被捕引發國際震盪,蔣介石震怒,也使國民黨政府格外警惕,各單位開始扭曲宣言內容,企圖將三人醜化為叛國罪犯。
三人被正式起訴後,彭明敏與魏廷朝被判八年有期徒刑,謝聰敏則被判十年有期徒刑。儘管國際聲浪迫使蔣介石特赦彭明敏,他回到台大任教後,仍處處受昔日同事疏遠與特務監視。
幾年後,時勢越發嚴峻,朋友警告彭明敏,他已被列為動亂發生時三位需解決的人之一,特務跟蹤亦越發緊密,於是彭明敏決心逃亡海外──他與日本台獨人士宗像隆信合作,以假護照成功出境,抵日後再轉至瑞典。彭明敏的成功出逃使調查局高層大批下台,也鼓舞了台東泰源事件的發生。短暫停留瑞典後,彭明敏赴美國密西根大學中國研究中心擔任研究員,同時仍持續關心島內事務,亦多次要求美國政府對國民黨戒嚴一事施壓。
蔣經國逝世後,彭明敏台大時期之好友李登輝繼任總統,經歷一番波折後,台灣最高法院終於撤銷對彭明敏的通緝令。1992年,彭明敏結束二十三年流亡生涯返台,為許多民主進步黨候選人站台,當年民進黨於立法院奪下有史以來最高席次。兩年後彭明敏加入民進黨,並與謝長廷搭檔競選總統,雖然落選,但此後彭明敏仍積極參與政治,出任陳水扁時期總統府資政等。
2022年4月8日清晨5時55分,彭明敏於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逝世,享耆壽98歲。其一生為台灣民主奉獻良多,無懼於戒嚴黑暗,與謝聰敏和魏廷朝所擬之「台灣人民自救宣言」啟蒙海內外台灣人之意識,其行動也為台灣現今民主鋪下基石。
***
資料來源:彭明敏著。《自由的滋味》。台北:玉山社,2017。
***
照片來源:維基百科共享圖庫
***
撰文者:志工 / 孟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