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ㅡ2024年8月6日 曾貴海逝世
當人們在偌大的衛武營公園漫步、孩子們在草坪上玩耍、奔跑時,是否思考過這片原是營地的公園是經歷怎樣的時日推動才落成的呢?這背後主要出自一位偉大的醫生詩人、文學家,也是社會運動者、環境推廣者──曾貴海(1946~2024)。
➮生平
曾貴海於1946年2月1日出生於高雄縣佳冬鄉,為台灣最南邊的客家庄。父親在他八歲時過世,母親承接父親派報社工作,一肩扛起扶養四個小孩的重擔。15歲時,曾貴海為了求學首次離開家鄉就讀雄中他對文學充滿興趣,於高二創作第一首詩。處於戒嚴及白色恐怖時期,曾貴海認為想做自由有尊嚴的人,只有當非公務員的醫生,因而考取高雄醫學院。他於1973年在台北榮總擔任胸腔內科醫師,後來回到高雄開內科診所,行醫超過三十年。因非常重視客語文化,只要病患會說客家話則免收掛號費,診所一天只營業2.5小時,曾貴海其餘時間投入創作詩文與社會運動。
➮文化推廣
曾貴海1966年就讀高雄醫學院時,與江自得、蔡豐吉、吳重慶等人創辦「阿米巴詩社」。1982年與葉石濤、鄭炯明等人創辦南台灣第一本台灣文學雜誌《文學界》,推廣台灣本土化文學,研究台灣作家、撰寫台文史。1983年,他出版第一本詩集《鯨魚的祭典》,三年後則因意識到高雄環境問題,出版了《高雄詩抄》。
曾貴海對文學的貢獻遠不僅於此。他在1991年創辦《臺灣文學》雜誌,擔任社長;1999年擔任鍾理和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同年出版《台灣男人的心事》,描述台灣歷史、政治、族群等話題。身為平埔河洛客家台灣人,曾貴海的〈向平埔祖先道歉〉為台灣現代詩人第一篇有關平埔族的作品,表達漢人移民來台使台灣人的祖先平埔族失去居住地、文化與身分的悲哀。2000年,他出版的《原鄉.夜合》是第一部客語詩集,其中第一首客語詩〈夜合〉則生動刻劃了客家婦女形象。
曾貴海以華、客、台語進行文學創作,出了數十本詩集,2022年以〈黃昏自畫像〉成為首位榮獲「厄瓜多惠夜基國際詩歌節」國際詩歌獎的亞洲詩人,2023年被推薦角逐諾貝爾文學獎。該詩描述無自由、民主的社會就像暗夜,人的命運裡雖有黑暗但也必有光明,而心裡必有追求光明的願景。除了文學上的貢獻,曾貴海亦關心許多社會議題:
➮古蹟保存
1995年都市計畫道路欲將佳冬鄉六根村的楊家祠堂斜面切開,曾貴海發動民間社團力量遊行,隔年內政部則將楊家祠堂核定為三級古蹟免拆除。2000年,屏東市曾姓宗族興建的宗聖公祠殘破不堪,曾貴海出錢出力號召族人挽救,後由文化部出資整建完成。2011年佳冬鄉張家商樓破敗凋零,曾貴海發起搶救張家商樓行動,2014年由客委會縣政府修復完成。在他數次號召下,完整保存許多客家文化歷史建築,讓佳冬鄉譽有「活的博物館」美名。
➮環境保護
曾貴海於1990年擔任台灣環保聯盟高雄分會會長、高雄市綠色協會會長。1990年代,高雄市衛武營計畫遷移釋出近幾十公頃空地,各方建案四起。高雄市自日治時期被定位成工業城市,綠地少、環境汙染嚴重,曾貴海認為應將衛武營轉型為公園,並於1992年擔任衛武營公園促進會創會會長,開始了長達18年的「衛武營公園運動」,最終在2010年實現目標。此外,曾貴海也反對美濃水庫興建、濱南工業區開發及高屏溪整治,推動南方綠色革命,有「南台灣綠色教父」美譽。
➮政治運動
曾貴海亦關懷社會運動、政治運動,如於1988年擔任台灣人權促進會副會長。曾貴海認為,詩人用詩批判社會,詩為行動的源頭,有了批判才有行動。他同時是1996年建國黨「推展委員會」高屏地區召集人;2000年曾貴海籌組台灣南社;2006年提倡台灣主體性、以台灣獨立為目標的台灣社成立,曾貴海亦擔任首任副社長;2016年總統蔡英文聘任其為總統府國策顧問。
曾貴海於2024年8月6日,不敵武漢肺炎與世長辭。他一生致力於行醫、文學創作、客家文化推廣、古蹟保存、社會運動、環境保護等各重大議題,用真摯簡潔的詩文表達他對生命、族群、大自然、世界的理解,傳達他想宣揚的理念,用真實行動去實踐保護生態環境,造福社會大眾。
***
參考資料:
1.哈克網路學院:認識曾貴海
2.客家電視:《真想讀麼个》EP30醫生詩人曾貴海、曾貴海帶領搶救古蹟
3.民視讚夯:【民視異言堂】詩人醫師曾貴海醫人醫病醫社會
4.屏東藝遊:《屏東作家身影系列》曾貴海
5.客家文化發展中心:曾貴海詩人與社運推手的醫者
6.臺灣吧-Taiwan Bar:曾貴海
***
照片授權:客家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