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0212張文環逝世日

2024年2 月03日


舞台劇〈閹雞〉的宣傳海報。〈閹雞〉改編自張文環的同名小說,於1943年在台北永樂座開演。
圖片資料來源:國家文化資料庫

***

【歷史上的今天——張文環逝世日】

張文環出生於1909年,嘉義梅山人,是台灣日治時期重要的小說家與雜誌編輯。他在日本東洋大學文學部畢業後,1933年與王白淵、巫永福等台灣在東京留學生,組成「台灣藝術研究會」,以「台灣文學及藝術的向上」為目的,並發行《福爾摩沙》文學雜誌。

1935年,張文環以小說〈父親的容顏〉(父の顏)入選《中央公論》雜誌的小說徵文。1938年,他與日籍妻子定兼波子一同返台,居住在台北太平町(今延平北路一帶),這段時間的張文環,主要是以翻譯以及擔任雜誌主筆為主要的工作。

1941年,張文環與黃得時、王井泉等人組成「啟文社」,創辦《台灣文學》雜誌,《台灣文學》與西川滿 等人創立的《文藝台灣》,是戰爭期間分庭抗禮的兩本文學刊物,同時也形成了兩條文學路線——寫實主義文學與浪漫耽美文學,以及兩種不同的文學史觀——帝國版圖中的台灣文學史與台灣主體下的台灣文學史。

這兩種幾乎可以說是對立的文學觀與歷史觀,隨著1940年代,東亞地區戰爭情勢的吃緊,殖民地各個領域都開始需要為戰爭協力,就連文壇也難以倖免的時候,作家之間的關係,也就愈發緊張了。最後《台灣文學》於1943年12月被迫停刊,與《文藝台灣》合併為《台灣文藝》,並由台灣文學奉公會所主導。

在這段期間,張文環的小說依舊持續受到藝文界的注意。1942年,他以阿里山森林與竹業工廠作為故事舞台的〈夜猿〉獲得皇民奉公會台灣文學獎;而同一年發表的〈閹雞〉,則在隔年09月,由他與林摶秋、呂赫若等人共組的「厚生演劇研究會」改編為舞台劇,在台北永樂座公開演出。

其中,由呂泉生以〈丟丟銅仔〉、〈一隻鳥仔哮啾啾〉等台灣民謠作為舞台劇配樂,以及林摶秋針對結局的成功改編,使得〈閹雞〉的首演頗受好評,也成為「新劇運動」中具備非凡意義的重要代表作。只不過,在皇民化運動時期演出的〈閹雞〉,仍然遇到演出一半突然停電,以及台灣民謠遭到禁唱的打壓,因此在首演過後,就再也無法登上舞台搬演。

此外,張文環對於地方政治也相當熱心,1944年,由於《台灣文學》停刊而被迫失業的他,在林獻堂的推薦下,先是擔任霧峰街役場的主事,之後又出任大里庄的庄長,並且在戰後當選第一屆台中縣參議員。可是在二二八事件後,他對中華民國政權極為失望,也一度停止文學創作,一直到1972年,才又以日文寫下長篇小說《滾地郎》(地に這うもの)。

1978年02月12日,張文環因為心臟病發而辭世。作為台灣當代具備重要影響力的小說家,張文環的作品是非常典型的寫實主義文學,他十分擅長描寫台灣傳統的社會生活樣態,尤其是以自己的故鄉經驗作為取材的山村生活,而平淡細膩地刻畫細節的書寫方式,則是他最有代表性的文學風格。

 

所屬好民思塾: 

好民推薦

【大台中我同意!】

好民會在終點站元保宮擺攤,歡迎大家來找我們玩❤
罷免是愛,邀請大家一起來愛台中!

★百花齊放反共護台大遊行★
活動時間|2025年7月20日(日)
地點|台中元保宮前廣場(台中市北區梅川西路三段109號)

活動流程|
>16:00 大巡遊 |從市民廣場出發
>16:00 民主市集|元保宮市集同步開張
>18:00 音樂派對|主舞台嗨起來!

大巡遊集合點|
出發點:市民廣場(勤美對面)
集合點B:忠明高中對面(博館路/健行路口)
集合點C:健行國小對面(健行路/篤行路口)

※如果體力無法走全程者,可以在集合點B或集合點C匯入大巡遊路隊唷!

主辦單位:
大台中我同意、全面罷免
共同主辦:閩南狼、民主種子、臺灣基地協會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