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星期五@台中:以田調介入社區的市民參與模式─「非《報導者》」的第一廣場東南亞訪調

2016年7 月01日

公民參與的模式,從倡議、街頭抗爭,到公民記者投入議題調查,挖掘更多議題內幕,現許多組織也吹起了志工田調風,不管是城市田調、汙染田調或民俗田調,都捲動大眾開始了解更日常的文化和生活樣貌,一同想像更好的未來。然而,田野調查透過到實地紀錄,揭露真實的文化樣貌,這樣的志工田調跟一般傳統田調又有什麼差別呢?各自代表的意義又有什麼不同?

「東協廣場」作為台中市政府的強打政策,但在媒體《報導者》歷時兩個月的調查後,向社會大眾揭露此政策因忽略現場隱含的危機--除了媒體的調查報導,今年三月,好民文化行動協會也在許多相關人士與團體的協助下,開始進行「第一廣場東南亞訪調計畫」,由25位志工與《報導者》的記者同時間進入第一廣場,以兩個多月的時間進行田調,並將走訪紀錄寫成觀察報導。

聽聽他們在哲學星期五@台中的田調成果分享~

2016/7/1(五)19:30-21:30@想想人文空間(台中市中區民權路78號)
【主持】謝艾樺|好民文化行動協會 一廣東南亞田調計畫主持人
【主講】許華倩|好民文化行動協會 一廣東南亞田調計畫主持人
【與談】楊宗澧|好民文化行動協會 執行長

所屬好民審議院: 

好民推薦

✦ 星火,不只點燃,更能點亮生活每個角落

✿台派圖鑑貼紙|筆電、水壺、行李箱通通能貼
✠雙面燙金平安符|放包包、夾票卡,安心又有型
☘︎手機掛繩&夾片|解放雙手,行動不設限
❤︎行李束帶|暑假旅行、週末小出遊都好用

☛持續熱賣中
進入表單,選購裝備>>https://forms.gle/S9GbW4rqxDq6NXdV8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