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人權歷史課】 活動成果

2024年12 月25日

【12.07人權歷史課 活動成果】

我們過去對自己的歷史認識太少,此刻必須重新認識歷史,才有機會建構自己的國家認同。

為了醞釀2025的自由路上藝術節,今年底,好民文化協會已經在積極準備關於台灣的課外歷史,讓志工們能夠在前期深入了解議題,同時種下交流與反思的力量。

今天的活動,除了深入探討白色恐怖的歷史內容,我們還從有趣且深刻的桌遊開始。一早的「新生」桌遊,讓志工們彷彿穿越回白色恐怖的年代,閉上眼睛靜靜感受在獄中的掙扎與不甘。

雖然這是一個不會危及生命的桌遊劇本,但仍能讓人感受到在不斷的刑求與迫害下,必須放下道德與良知,舉證身邊的獄友,才能有機會活下來。

下午,周馥儀老師介紹了二二八事件的經過,以及中部自發組織「二七部隊」的故事,與我們一起補上這些久已消失的歷史課,讓我們體會到現行的歷史教育是多麼的薄弱。

認識歷史,是為了在分歧中尋找對話的可能,馥儀老師也鼓勵志工們。去和父母、朋友、同學來討論我們印象中的二二八。

歷史的第二堂課,由蘇瑞鏘老師帶領我們回顧並展望台灣的轉型正義之路,讓我們了解戰後台灣土地上的暴力歷史,從法律與人權層面,探索我們在轉型正義上做出的努力。

從思考受害者與加害者的角度,也能看見台灣的轉型正義如何進兩步、退一步。未來,我們仍需要在哪些不同層面繼續努力?

從早到晚的精實人權歷史課,讓不少志工夥伴對台灣有了更多元的認識,也看到了更多可以前進的方向。

好民文化行動協會繼續在這條守護民主的路上前行

好民推薦

 

本講座將分為三部分:

一、關於《遺址》
作家林承志以親身參與國防工程「佳山計畫」的經驗,結合當地部落傳說與文化記憶的田野調查,虛實交織創作小說《遺址》。他將國軍擴建台東志航基地(建安737工程)的艱辛過程,融入原住民族的歷史創傷與文化變遷,為被忽略的土地與人留下見證。

二、關於林茂生博士
身為二二八受難者林茂生之孫,林承志將分享祖父留下的生命印記與珍貴遺物,包括東京帝大與哥倫比亞大學的畢業證書、勳五等瑞寶章、龍頭拐杖與訂製眼鏡等首度曝光的歷史物件。作為二二八遺族,他透過家族記憶,重申歷史真相的重要與面對過去的必要。

三、關於大罷免
面對當前民主的關鍵時刻,林承志將以創作者與公民的身分,談「大罷免」的歷史意義與當代價值。當下終將成為歷史,這一切都不容我們置身事外。

邀請您來聆聽這場穿梭歷史、文化與公民行動的深度對話,從《遺址》走進我們共同的台灣故事。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