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青年議會打假球?青年議員:「市民眼睛業障重!」

2016年8 月05日
臺中市青年議會即將在8月22日至26日進行為期五天的會議,在此之前也於8月5日舉行臺中市青年事務審議會第一屆青年代表議事研習。然而,從青年議會的設置、招募、公布錄取名單,甚至到即將開議的前夕,這項青年政策施行的過程產生諸多問題,並引發部分青年議員的質疑。
 

 
好民文化行動協會與青年議員在議員報到及研習當日,於舊台中縣議會共同召開記者會,呼籲市府慎重面對與調整青年議會種種失當的機制。
 
青年議會的設置,原本是為了鼓勵青年參與公共事務與政治,然而該機關的設置顯然有許多問題並未主動向市民釐清。首先,青年議會的全稱為「臺中市政府青年事務審議會」,臺中市政府卻將只有「審議」功能的諮詢單位稱為「議會」,玩弄文字遊戲的心態可議,市府有責任對市民及青年議員解釋清楚「青年議會」的地位為何?
 
其次,青年議員遴選過程的透明度也備受質疑。青年議員的遴選過程區分為學校推薦、自我推薦以及網路票選,其中自我推薦的部分欠缺公開、透明機制,網站上找不到任何關於評選小組的委員名單,我們認為市府的作法與先前課綱黑箱程序所引發的爭議並無二致。
 
公布青年議員名單後至今,我們認為市府在行政作業流程上也多所缺失,青年議員只能處於被動狀態,市府承辦單位對於青年議員的權利、義務或關於訓練、會議等相關資訊之取得或告知也不夠充分、主動、迅速。而這些相關資訊取得的管道,以青年世代熟悉的網路資訊工具來說,更能從青年議會官網的簡陋介面與臉書粉絲頁的慘澹經營,看出承辦單位的漫不經心。
 

截至8月5日青年議員報到日當天,青年議會臉書專頁竟不到300人按讚。且資訊更新速度緩慢,甚至有青年議員反映留言被刪或訊息已讀不回等問題。
 
我們也認為,「青年議會」既然是林佳龍市長的既定政策,青年仍應積極針對青年政策的落實提出建言,要求市府改善往後青年議會相關的遴選機制與行政流程,同時真正監督各項市政議題,避免青年議員淪為打假球的政治青年軍或為市府背書的橡皮圖章。
 
 
最後,我們認為青年議會議事過程也應受到市民監督。除比照市議會錄影直播,藉此讓市民了解各項審議議題之討論情形與進度,並善用社群網路Facebook、YouTube等傳播平台,讓審議過程更公開透明,市民更能即時掌握青年議會進度。此外,依據《臺中市政府青年事務審議會議事程序》第十一條,針對青年議員對相關機關代表的提問發言,如發言提問時間已畢,尚未答覆者應於七日內書面答覆,但青年議會會期僅短短五日即休會,我們要求市府相關機關屆時均應將所有書面答覆資訊公開於官網,以受市民各界之持續監督。
 
綜合上述,好民文化行動協會與何官津、李濃、邱怡婷、施建廷、郭瀚陽、劉姵君等六位青年議員,針對「青年議會」機制,共同提出相關訴求,呼籲臺中市政府能審慎回應:
 

一、確認青年議會地位,避免淪為花瓶單位。

二、公布評選委員名單,重新檢討評選機制。

三、資訊公開透明化:會議全程線上直播,會議記錄與官方書面答覆資訊公開。

好民推薦

 

本講座將分為三部分:

一、關於《遺址》
作家林承志以親身參與國防工程「佳山計畫」的經驗,結合當地部落傳說與文化記憶的田野調查,虛實交織創作小說《遺址》。他將國軍擴建台東志航基地(建安737工程)的艱辛過程,融入原住民族的歷史創傷與文化變遷,為被忽略的土地與人留下見證。

二、關於林茂生博士
身為二二八受難者林茂生之孫,林承志將分享祖父留下的生命印記與珍貴遺物,包括東京帝大與哥倫比亞大學的畢業證書、勳五等瑞寶章、龍頭拐杖與訂製眼鏡等首度曝光的歷史物件。作為二二八遺族,他透過家族記憶,重申歷史真相的重要與面對過去的必要。

三、關於大罷免
面對當前民主的關鍵時刻,林承志將以創作者與公民的身分,談「大罷免」的歷史意義與當代價值。當下終將成為歷史,這一切都不容我們置身事外。

邀請您來聆聽這場穿梭歷史、文化與公民行動的深度對話,從《遺址》走進我們共同的台灣故事。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